或口眼斜,四肢瘫痪,或半身不遂,或口噤舌强,喑不能言。大抵夏秋之交,最多此证。
知阴犹在也,药之而愈。用加人参白虎汤,得汗而解。
热病愈后,余热伏留在经,复发热者,小便清利,误用寒凉,致中气虚寒,无以托邪,不能行散,大剂参、术等补之,战汗而解,血虚加归、地。 若不能吐涌而出,伏于胃中,咯不得上,咽不得下,此为吞酸。
手心热属心与包络。呕吐,寒热兼作,骨节烦痛,脉洪大促急,身着席不能动展,左腿痛如刀刺,鼻煤,从病起至是总未大便,此痈疽之候也。
按卫气遇邪之说,《经》言不一而足。 损者温之,《经》原作损者益之。
又有身不黄,独目黄者,《经》云∶风气自阳明入胃,循脉而上至目,其人肥,风气不得外泄,则为热中而目黄。 脉虽浮,宜汗而不得汗,此为夺液无汗。